在都市天际线的城市规划中,建筑高度的控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和土地利用,还关系到城市的安全、经济性和美观。本文将深入探讨都市天际线建筑高度控制的相关知识,包括建筑层数、平均层数、极限高度以及建筑高度的限制等方面。
一、建筑高度控制的重要性
建筑高度控制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关键指标。它不仅关系到城市空间的整体形态和土地利用效率,还直接影响到城市的防火、消防、建筑设备配置以及航空和通讯设施的安全。
二、建筑高度控制的主要指标
1. 建筑层数:指建筑物地面以上主体部分的层数。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规定,民用建筑按地上层数或高度分类划分为低层、多层、中高层和高层住宅,以及单层、多层和高层建筑。
2. 平均层数:指基地内,总建筑面积与总建筑基底面积的比值,常用于居住区规划。
3. 极限高度:建筑物的最大高度,以控制建筑物对空间高度的占用,保护空中航线的安全及都市天际线控制。
4. 建筑限高:场地内建筑物的最高高度不得超过一定的高度限制,这一高度限制为建筑物室外地坪至建筑物顶部最高处之间的高差。
三、建筑高度控制的实施
1. 建筑高度控制的计算:在机场、电台、电信、微波通信、气象台、卫星地面站、军事要塞工程等周围的建筑,以及当建筑处在国家或地方公布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内时,建筑控制高度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女儿墙作为建筑物和构筑物最高点的高度计算。
2. 建筑高度控制的特殊情况:在对建筑高度有特别要求的地区的建筑以及沿城市道路的建筑物,其建筑控制高度的计算方式与一般情况有所不同。
四、密度及容量控制
1. 用地面积:指可供场地建设开发使用的土地面积,是计算场地其他控制指标的基础。
2. 建筑密度:建筑基地面积之和与总用地面积之比,表达了基地内建筑直接占用土地面积的比例。
3. 建筑系数:场地内所有建筑物、构筑物、露天设备、露天堆场及露天操作场等占用的土地占场地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4. 场地利用系数:场地内直接使用的土地占场地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5. 容积率:建筑基地内总建筑面积与总占地面积之比。
五、建筑规模控制
1. 统一计算方法:国家颁布了国家标准《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对计算建筑面积的方法进行了统一规定。
2. 特殊规定:针对住宅、地下室、半地下室、坡地建筑物等,规定了特殊的建筑面积计算方法。
六、绿化控制
1. 绿化覆盖率:绿地面积(重叠部分不重复计)的总和占基地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2. 绿化用地面积:指建筑基地内专以用作绿化的各类绿地面积之和。
3. 绿地率:建筑基地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七、城市化的概念和衡量指标
1. 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又称城镇化、都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
2. 城市化的类型:向心型城市化、离心型城市化、外延型城市化和飞地型城市化等。
3. 城市化的衡量指标:城市化水平,一般用国家或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通过以上对都市天际线建筑高度控制及相关知识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该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未来的城市规划中,建筑高度控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