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翻到老剧《倩女幽魂》,忽然想起小时候守着电视机等聂小倩出场的画面。作为中国古典志怪小说的扛鼎之作,《聊斋志异》四百多年来被改编成近百部影视作品。咱们今天就掰扯掰扯这些改编剧的"变"与"不变"。
1987年王祖贤版的聂小倩,至今仍是很多人心中的白月光。当时剧组为了还原原著氛围,硬是用油纸灯笼在实景里打光。饰演宁采臣的张国荣后来在采访里说:"导演让我把书生的呆气演到极致,走路都要故意绊到树根。"
这种匠气在2005年的《新聊斋志异》里还能看到影子。编剧钱林森为了保留原著的市井味,特意加了卖豆腐老汉看热闹、茶馆说书人串场这些细节。就像老舍在《谈改编》里说的:"神鬼故事要落地,得沾点人间的烟火。"
版本特征 | 87版《倩女幽魂》 | 2016版《青丘狐传说》 |
场景搭建 | 全实景拍摄 | 80%绿幕合成 |
狐妖形象 | 素衣长发 | 彩色挑染发型 |
经典台词 | "若教人间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 "本姑娘的尾巴可不是装饰品" |
2020年的《聊斋之画皮》上线时,弹幕里飘过最多的是"女主口红色号求链接"。制作人李凯在《影视改编的破局之路》里提到:"现在观众既要看到水墨画的意境,又想要美妆博主的精致感。"
不过也有老剧迷吐槽:"新版狐妖打架像仙女跳舞,哪有老版那种毛发炸起的野性。"这话让我想起马瑞芳教授在《聊斋志异研究》里的论断:"妖之所以动人,正在于三分未褪。"
2012年的《画壁》把书生进京赶考改成穿越异世界,当时引发不少争议。但编剧陈嘉上坚持认为:"原著里'壁中仙境'的设定,本来就带着元宇宙的基因。"
反倒是2023年小成本网剧《罗刹海市》,老老实实按原著拍市集交易妖怪牙齿的情节。道具组用树脂做了200多颗造型各异的假牙,有个群演笑场十几次——因为演蛤蟆精的演员总把獠牙喷出来。
原著章节 | 87版处理 | 2020版处理 |
《聂小倩》沐浴戏 | 纱帐朦胧+背影拍摄 | 温泉全景+4K特写 |
《画皮》挖心镜头 | 借位拍摄+红光渲染 | 解剖级CG建模 |
《婴宁》笑戏 | 银铃笑声贯穿全场 | 加入"笑出鹅叫"网络梗 |
在知乎"聊斋改编剧"话题下,有个高赞回答说得在理:"86版《连琐》里杨予卿写字用真毛笔,现在演员连握笔姿势都不对。"不过年轻人也有自己的看法——00后观众更在意能不能截到表情包、CP有没有CP感。
最近重看《阿宝》时注意到,1996版用了15分钟铺垫孙子楚的痴情,而2022年网剧版开场就是"断指求婚"的高能剧情。这大概就是代际审美差异的活标本吧。
窗外飘来桂花香,电脑里正放到聂小倩披着白衣掠过长廊。忽然想起当年追剧时,总要把窗帘留条缝,既怕被家长发现熬夜,又想借着月光看清屏幕里的惊鸿一瞥——这种矛盾的心情,倒和书生遇见狐妖时的忐忑有几分相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