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早上,我刚打开手机就被家族群里的消息轰炸了——表舅妈发了条《某牛奶厂往鲜奶里掺纸浆》的帖子,还@所有人说「赶紧扔掉」。结果当天晚上央视就出了质检报告,证明纯属谣言。这种反转咱们可能都遇到过,但仔细想想,为什么有的谣言传着传着就成真了?
去年夏天我老家县城发生过件邪乎事。先是有人在抖音说「彩虹桥要塌」,评论区都在骂造谣,结果半个月后那桥真被洪水冲垮了。后来调查发现,最早发视频的是桥梁检测公司的小王,他两个月前就提交过危桥报告。
事件 | 最初形态 | 验证结果 | 关键证据来源 |
彩虹桥坍塌 | 抖音短视频 | 县交通局事故报告 | 检测员工作记录 |
牛奶掺假 | 微信群文字 | 国家质检总局通告 | 生产线监控录像 |
直播数据造假 | 知乎匿名帖 | 市监局行政处罚书 | 服务器后台数据 |
我当记者的同学老张说过个真事。有次他们暗访网红蛋糕店,发现后厨比公共厕所还脏。刚要发报道,网上突然冒出十几个「顾客食物中毒」的帖子。后来才查清是竞争对手雇的水军,但卫生问题确实存在——这就叫「半真半假的精准打击」。
最近看《信息战研究》里提到个数据:83%的「预言式谣言」会混合真实信息。就像去年疯传某明星偷税,虽然举报材料是伪造的,但税务部门顺着查下去,真查出他工作室的阴阳合同。
记得疫情时有个大叔在菜市场拍视频,说白菜要涨到20块一斤。后来物价局通报是菜贩子老李自导自演,他提前囤了三百斤白菜。这种事就像小区里总有人说「物业要跑路」,结果往往是催缴物业费的手段。
现在刷短视频经常看到各种「内部消息」,有的主播说着说着就开始卖防辐射眼镜。上次看到个讲「5G基站致癌」的,点开主页发现他在卖仙人掌盆栽,评论区还挂着淘宝链接——这届造谣的都开始搞精准带货了。
隔壁王阿姨有句话特别在理:「电视上没说的别全信,电视上说了的别不信。」下次再看到什么爆炸性消息,先别急着转发,等官方通报出来了,咱就当追连续剧看大结局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