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欢看历史剧,或许曾在《神探狄仁杰》里见过那位威严的武则天,或是在《三国演义》里瞥见过她饰演的董太后。这位满头银发却目光如炬的老太太,就是国家一级演员吕中。如今84岁的她依然活跃在镜头前,用半个多世纪锤炼出的演技征服观众。
1940年生于陕西的吕中,最初的人生轨迹和表演毫不沾边。18岁那年,她考入河北省话剧院的演员训练班,理由朴素得可爱——「听说管饭」。那时的她留着齐耳短发,穿着蓝布衫,每天跟着老演员学台词走位,像块海绵般吸收着舞台的养分。
在人艺后台的化妆间,至今流传着吕中的「三不原则」:不提前看对手演员排练、不预设表演套路、不重复自己成功的角色。这种近乎苛刻的创作态度,让她在《茶馆》《小井胡同》等经典话剧中塑造出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
1994年,54岁的吕中在《三国演义》里第一次戴上凤冠。副导演起初担心话剧演员的舞台腔,没想到监视器里传来的台词自然得像是从历史长河里捞出来的。此后二十余年,她成了古装剧里的「皇室代言人」:
角色 | 作品 | 特点 |
武则天 | 《神探狄仁杰》系列 | 威严中透着疲惫 |
慈禧 | 《走向共和》 | 阴鸷与孤独并存 |
孝庄太后 | 《大清风云》 | 政治家与祖母的双重身份 |
有意思的是,吕中总说这些角色「都是普通人」。拍《神探狄仁杰》时,她特意要求给武则天加了个抚摸旧龙袍的细节,「再强势的女人,午夜梦回时也会怀念青春」。
和同龄演员相比,吕中的表演方法论显得独树一帜。我们不妨通过对比来观察:
演员 | 代表角色 | 表演特点 | 台词处理 |
吕中 | 《闯入者》老邓 | 生活化细节+戏剧张力 | 语速缓急随情绪自然变化 |
奚美娟 | 《春草》春草妈 | 细腻内敛 | 强调台词韵律感 |
宋春丽 | 《延禧攻略》太后 | 大开大合 | 字正腔圆 |
在拍摄电影《闯入者》时,王小帅导演要求她呈现「带着罪疚感的母亲」。吕中设计了个反复擦拭亡夫照片的动作,这个即兴表演后来成了全片的情绪锚点。正如她在采访中说的:「好演员要既当角色,又当导演。」
剧组的人都知道吕中有个宝贝帆布包,里面永远装着三样东西:剧本(写满批注)、保温杯和老花镜。2016年拍《安居》时,76岁的她坚持每天提前两小时到片场,举着放大镜核对每件道具的摆放位置。
有次接受《新京报》采访,记者问她如何保持创作热情,老太太笑着指指窗外的玉兰树:「你看它年年开花,可曾见过完全相同的两朵?」
现在的吕中偶尔会出现在话剧讲座现场,灰白短发梳得一丝不苟。当年轻演员问起表演秘诀,她总爱引用人艺老院长曹禺的话:「演戏就像熬粥,火候到了味道自然出来。」窗外的蝉鸣混着排练场的台词声,仿佛又回到了1958年的那个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