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晚上,我瘫在沙发上玩《方块堡垒》,正愁着怎么在巴掌大的浮空岛上搭出能住人的房子。突然灵光一闪——要是能让玩家像玩立体拼图那样,在有限空间里玩出花样该多酷?于是连夜爬起来画草图,还拉上做游戏策划的朋友喝了三杯奶茶讨论到天亮。
想象你手里有盒乐高积木,但盒子只有鞋盒那么大。这时候要搭出带阁楼的工作室,还得塞下种植园和武器工坊,怎么办?这就是《方块堡垒》建筑系统的核心魅力。
传统沙盒游戏 | 方块堡垒 |
无限扩展地图 | 固定尺寸的浮空岛 |
自由建造为主 | 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
单一建筑功能 | 复合型空间嵌套 |
有次帮小侄子拼乐高恐龙,发现说明书里把复杂结构分解成标准模块。《方块堡垒》现在加入了模块化预制件系统,玩家可以把常用结构(比如带楼梯的转角墙)存进蓝图库。上周用这个功能,十分钟就复刻了《哈尔的移动城堡》里的阳台。
记得刚开始玩某生存游戏时,搭个火柴盒房子都能塌,气得差点卸载。现在设计《方块堡垒》时,我们特别关注这些痛点:
我们偷偷把建筑大师赖特的理念做成了新手任务:
上周带测试组玩极端天气模式,暴风雪来临时,有个玩家急中生智把熔炉嵌进地板做成地暖。这个意外发现让我们连夜修改了温度系统的判定逻辑。
有次在论坛看到玩家晒出「会蜕皮的房子」——用蛇蜕当建筑涂料,每次升级都会自动换外观。我们马上把这个脑洞做进了最新补丁。
最近在读《树屋大师彼得·纳尔逊》,发现很多可以借鉴的点子:
测试组的小美上周造了个「云朵休息室」,把棉花糖机改造成云雾生成器。现在每次进她房子都像在腾云驾雾,就是有点费显卡。
上个月举办的「极限造物大赛」让我大开眼界:
我们设计了协作建造模式,支持实时语音指挥:
建筑师 | 负责主体搭建 |
材料师 | 管理资源流动 |
结构师 | 监控承重数据 |
装饰师 | 布置功能细节 |
有支四人小队用这个模式,两小时就建成了带防御系统的天空要塞。听说他们现实中是建筑系同学,还把这次合作写进了课程作业。
参考《模组化设计原理》,我们开发了遗传算法系统:当某个蓝图被多次使用时,系统会自动生成优化版本。上周发现有个「基础木屋」蓝图经过137次迭代,居然进化出了太阳能自动炮台。
窗外天色渐亮,我又在《方块堡垒》里泡了个通宵。看着自己设计的悬浮观景台在晨光中缓缓旋转,突然听到隔壁邻居家小孩在阳台喊:「妈妈快看!那个游戏里的旋转房子真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