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晚上,我蹲在车库改装的"工作室"里,看着桌上散落的乐高零件和arduino主板,突然冒出个想法:要是能把这种亲手组装的快乐做成游戏多好?于是就有了现在这个让我连续爆肝三周的《万物创造机械师》。
想象你面前有堆生锈的齿轮、漏气的液压杆,还有从旧货市场淘来的马达。你要用这些零件,在30分钟内拼出辆能翻越三个障碍物的运输车——这就是游戏里的第一个挑战。当看到自己设计的机械臂"咯吱咯吱"地抓起货物时,那种成就感比写完十行完美代码还爽。
新手教程里有个特别的设计:你首先要给流浪猫做台自动喂食机。为什么选这个?因为喂食机需要定时、传感、动力三个基础模块,正好对应游戏的核心机制。
任务名称 | 训练目标 | 难度 | 彩蛋奖励 |
沙漠运水车 | 动力分配 | ★★☆ | 隐藏的骆驼坐骑 |
高空救援机 | 重心控制 | ★★★ | 复古螺旋桨皮肤 |
火山采矿车 | 耐热设计 | ★★★★ | 熔岩特效组件 |
游戏里的金属会真实生锈,橡胶件用久了会老化。有次测试时,某个玩家造的起重机因为钢丝绳磨损突然散架,整个开发组笑到拍桌子。但我们还是保留了这个设定——不完美的物理才是创造的乐趣所在。
为了让奶奶辈玩家也能玩,我们做了三个特别设计:
记得首测时有位退休工程师留言:"这游戏让我找回了当年在机床厂带徒弟的感觉。"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默默给游戏里加了套老式车床皮肤。
真实物理和游戏趣味就像跷跷板。最后我们决定:核心部件(比如齿轮传动)必须符合现实规律,但允许玩家给机械臂装反重力装置——前提是要在特定关卡获得"外星科技"认证。
游戏里的分享系统能生成三维设计图,连螺丝钉的旋转方向都记录得清清楚楚。有个高中生团队用这个功能复刻了达芬奇的手稿机械,他们的水车装置现在还挂在游戏大厅当展示品。
"刚开始总想着要做完美机械,后来发现用两个漏气的皮球当减震器反而更有趣" —— 玩家"废铁艺术家"的留言
现在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后台的创造数据。上周平均每个玩家尝试过11种不同方案来解决同一个任务,最夸张的哥们给抓娃娃机试了89种爪型设计。看着这些数字,我知道车库里的泡面没白吃。
咖啡机又开始咕噜咕噜响了,这次就先聊到这儿吧。如果你哪天在游戏里见到个叫"代码宅的螺丝刀"的玩家,记得打个招呼——那准是我又在测试新功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