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2003年夏天,福州某栋居民楼里总飘着泡面味儿。26岁的张戬(后来改叫萧鼎)正窝在8平米书房噼里啪啦敲键盘,显示屏右下角贴着他手写的便利贴:"碧瑶必须活过来"。这个场景,成了后来万千书迷津津乐道的创作秘辛。
1998年从福建工程学院的萧鼎,揣着会计专业文凭却死活不愿碰算盘。他在电脑城装过系统,在广告公司写过文案,直到发现"榕树下"文学网站。当年网文圈流行痞子蔡式的都市爱情,他却抱着本《山海经》在论坛写《暗黑之路》,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妥妥的"冷门题材爱好者"。
要说《诛仙》为什么能火,得看当年环境。2003年网吧里最响的动静是《传奇》游戏音效,而萧鼎愣是用文字造了个比网游还带感的仙侠世界。他老家武夷山的云雾,福州三坊七巷的青石板,全被他揉进了青云门的描写里。
元素 | 现实原型 | 小说呈现 |
青云七峰 | 武夷山三十六峰 | 通天峰取景大王峰 |
河阳城 | 福州台江码头 | 周一仙摆摊处参考旧时茶亭街 |
天音寺 | 泉州开元寺 | 四大神僧原型取自闽南佛教传说 |
老书虫应该记得,当年追《诛仙》得去租书店占位。福州台江区"三味书屋"老板老陈说:"最疯狂时五个学生挤着看同一本,看到碧瑶挡剑那章,有个小姑娘把书页都哭皱了。"
萧鼎这个笔名其实有讲究。"萧"取自他最爱喝的武夷山萧氏岩茶,"鼎"则是向老家福鼎市致敬。他还有个鲜为人知的本尊账号"黑心老人",经常混迹贴吧装路人夸自己小说,后来被粉丝扒出来成了圈内著名梗。
现在去福州安泰中心还能找到痕迹。二楼电梯旁那家关了门的租书店,墙上留着褪色的《诛仙》海报,张小凡手里的烧火棍,倒映着无数人的青春。